【沈军专栏】 如何制定企业内部教练制度

本文已发表在《培训》杂志2009年2/3月刊

组织建设、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教练制度的制定就是推动企业教练型组织的建设及教练文化的形成,内部教练制度的制定同时也意味着前阶段教练成果的固化,然后用制度来推进教练技术及教练成果的普及,逐步形成教练型组织。

 一、什么是企业内部教练制度

顾名思义,为确保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成为教练,建立教练型组织,并运用教练技术为企业增加利润、改善效益、提升业绩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教练制度包含两方面:

1、教练制  2、导师制

二、关于教练制

教练制是企业内部基本教练制度,这是企业每一位管理者必须遵守的,也是企业建立教练型组织及推行教练文化的根基。

  一般企业实行教练制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章:教练的基本原则

1、教练与当事人;

2、教练关系;

3、教练时机;

4、教练成果。

第二章:教练的范畴

1、教练的对象;

2、教练的内容;

3、教练的形式。

第三章:教练的工作程序

1、确认需要与机遇;

2、订立教练目标;

3、拟定教练计划;

4、执行教练行动;

5、行动后跟进;

6、案例总结与成果分享。

第四章:教练的组织架构

1、教练组织机构图;

2、教练组织形式;

3、教练组织管理。

第五章:教练的价值链模板  

1、价值链模板结构图;  

2、价值链模板操作细则; 

3、价值链模板学习手册。

第六章:教练的考核与培育

1、教练考核的标准;

2、教练培育的标准;

3、教练进阶的标准。

三、关于导师制

导师制是企业内部高级教练制度,其建立在教练制的基础上,由企业高层来实行的教练制度,高层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员工进行教练辅导。

但导师制与教练制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先区分以下两个概念:

1、导师与教练的区别;

2、导师制与教练制的区别。

四、导师与教练的区别

●导师与教练的区别

导师教练
关注点个人的成长工作行为改善
角色朋友、知己目标的协助者
关系可以选择因工作而来的、无选择
影响力感官价值位置
回报学习、成长团队工作、行为改善
范畴工作及生活目标、绩效
  1、关注点
  导师不是一个正式的而是非正式的专注于员工个人的发展,他们是对员工个人的成长或成熟做出支持,而教练则是专注于员工工作及个人行为的。
  导师就像是个共振板,他们可以给出意见,但是员工怎么做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员工没有具体的业绩目标;但教练是要试图给员工一些直接的目标,他们可以选择如何到达,但是教练是战略性的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检测,并提供有效的建议。
导师是对你有偏好的,而教练是中立的,是侧着于改善行为的。
  总之,导师是有着深厚的个人兴趣,亲自参与及关心员工的长期发展的,而教练是为工作的任务、挑战业绩及培训其专业技能。
  2、角色
  导师辅导是自由的,双方是轻松非正式关系的,导师是促进者,会允许员工往他们自己的方向发展,导师是朋友,是知己。
  “他们让我自己奋斗,所以我就可以学到很多”;
  “永远不要提供解决方法——总是问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
  教练总会设定一个具体的安排去推进或改变技能和行为,教练对每一次讨论都有一个目标。
  3、关系
  甚至在一个正式的辅导项目中,导师和员工也有选择——是否继续、多久、多经常以及重点,自我选择及非正式辅导是导师与员工之间的亲密关系及极力维持这种关系的规则。如果我是你的导师,但你有选择我的权力。
  在一个组织里,你的教练聘用你,教练带来了工作和工作的期望,你与教练的关系是因工作而来,没选择。
   4、影响力
  人际交往能力决定着教练和导师的影响力,教练有一个隐含的或是实际权利本质上的立场,最终他们能够坚持和遵守;导师的影响力是他们可以把个人的感觉价值带入他和员工的关系中,导师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相互的尊重相对比较自由的关系。
  你的工作描述中可能含有“教练”,或者你可能甚至有这个工作职位——它仅仅是一个标签;“导师”是一种声誉,是必须你自己去获得的,如果员工说你不是你就不是。
  5、回报
  教练的回报形式更多的是团队和谐,工作业绩;而导师的辅导关系是互惠的,员工的反馈意见和见解对导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导师不一定是个一无所知的专家,这种观点是有害的,在我们的研究中,导师最重要的事情是“倾听以及理解我”并且“建立我的自信和信任我,赋予我权利看我自己能做什么”。
  6、范畴
  如果我是你的导师,是你选择我帮助你生活的一些方面,教练是在知识的进步,技能或是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导师是解答更广泛的生活和职业生涯的问题,教练创造了必要的讨论并负责后续的行动以及其他的责任。
  导师可以是工作或者生活的,但教练就是工作中的目标与绩效。

五、导师制与教练制的区别

●导师制与教练制的区别

导师教练
管理者的层面高层中层/基层
辅导的对象不同部门的员工直属下属
技术专业教练技术管理教练技术
辅导的内容员工的心理状态/情绪及职业生涯规划下属的绩效/能力及行为表现
  1、管理者的层面
  企业内部中层经理、主管担当教练的角色,高层才有资格担当导师的角色。
  2、辅导的对象
  教练辅导的对象主要是直接下属,而导师辅导的教练对象不一定是直接下属,往往是不同部门的员工。
  3、运用的技术
  中层经理作为管理教练主要运用管理教练技术,高层经理作为导师相当于专业教练,需要运用到专业教练技术。
  4、辅导的内容
  管理教练辅导直接下属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绩效、能力及行为表现,导师辅导的内容会涉及到员工的心理状态、情绪及职业生涯规划等。


总而言之,企业在建立教练型组织和教练文化的过程中,制定教练制度是很关键的一步,但一定要注意管理人员导师与教练的区分,这是组织教练中两种不同的管理手段,一定要知道导师提供建议、分享知识和经验,并在很低的压力下传授自我发现的方法。其并不仅仅是自我发现问题,而且也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能给员工,导师既是信息和知识的来源也是一个提问者。如果我是你的教练,你可能就是为我工作的,我关心的是你的行为及适应变化的能力。

导师介绍——沈军Colin教练

·30年商业教练经历

·达德路斯国际教练中心创始人

·达德路斯“教练赋能“系列版权课研发人

·管理教练技术、商业教练技术、教练学及应用技术知识产权拥有者

·《教练学系列丛书》作者

·曾任北京大学企业教练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聘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研究员

·北大、清华、南大、中大等EMBA管理教练课程主讲教授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湘ICP备2021020343号